技术支持
一种阀门生产工艺的制开云网站 Kaiyun开云作方法
KAIYUN网页 开云com[0002]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阀门的密封性关系着管道及设备经济、安全的运行。阀门的零件不多、结构简单、精度一般,在机械行业属于简单部件,但是阀门的核心密封部位要求特别高、密封吻合必须零对零才能达到气密试验的零泄露,所以其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难度也大。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阀门生产工艺,该设备是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一种阀门生产工艺。
2)按化学元素成分的质量百分比称取镍粉、锰粉和钨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煤油中,进入球磨机中球磨,然后喷雾干燥、烘干,在7-llMPa压力下压制成块状后煅烧;
4)将步骤3)加入步骤2)的备用料,熔融搅拌混合后,把搅拌好的材料注塑到模具中,并对模具加热定型,停留25-100分钟后将至室温,取出模具,然后进行致密、焙烧2-3次,在进行表面电镀或喷塑即可。
[000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中硼砂脱氧剂的质量比为0.3-1.5%,萤石粉的质量比为0.01-0.045%。
[0006]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无需进行机械加工,简化了阀门的制作过程,并且工艺精度高、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可形成流水线生产,所生产出来的阀门强度大、废品率低。
2)按化学元素成分的质量百分比称取镍粉、锰粉和钨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煤油中,进入球磨机中球磨,然后喷雾干燥、烘干,在7-llMPa压力下压制成块状后煅烧;
3)将钢铁融化成钢水后加入硼砂脱氧剂和萤石粉,混合搅拌均匀; 4)将步骤3)加入步骤2)的备用料,熔融搅拌混合后,把搅拌好的材料注塑到模具中,并对模具加热定型,停留25-100分钟后将至室温,取出模具,然后进行致密、焙烧2-3次,在进Kaiyun网址 开云行表面电镀或喷塑即可。
2)按化学元素成分的质量百分比称取镍粉、锰粉和钨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煤油中,进入球磨机中球磨,然后喷雾干燥、烘干,在7-llMPa压力下压制成块状后煅烧;
4)将步骤3)加入步骤2)的备用料,熔融搅拌混合后,把搅拌好的材料注塑到模具中,并对模具加热定型,停留25-100分钟后将至室温,取出模具,然后进行致密、焙烧2-3次,在进行表面电镀或喷塑即可。
[0009]所述步骤3)中硼砂脱氧剂的质量比为0.3-1.5%,萤石粉的质量比为0.01-0.045%,其余步骤和优点和实施例1完全相同。
[0010]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阀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生产方法如下: 1)取含有的化学元素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碳0.38-0.65%、锰0.08%-0.14%、镍0.03-0.04%、铬 0.04-0.06%、钼 0.07-0.086%、硫 0.38-0.47%、磷 0.01-0.04% ; 2)按化学元素成分的质量百分比称取镍粉、锰粉和钨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煤油中,进入球磨机中球磨,然后喷雾干燥、烘干,在7-llMPa压力下压制成块状后煅烧; 3)将钢铁融化成钢水后加入硼砂脱氧剂和萤石粉,混合搅拌均匀; 4)将步骤3)加入步骤2)的备用料,熔融搅拌混合后,把搅拌好的材料注塑到模具中,并对模具加热定型,停留25-100分钟后将至室温,取出模具,然后进行致密、焙烧2-3次,在进行表面电镀或喷塑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硼砂脱氧剂的质量比为0.3-1.5%,萤石粉的质量比为0.01-0.045%。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生产工艺,其生产方法如下:取含有的化学元素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碳0.38-0.65%、锰0.08%-0.14%、镍0.03-0.04%、铬0.04-0.06%、钼0.07-0.086%、硫0.38-0.47%、磷0.01-0.04%;按化学元素成分的质量百分比称取镍粉、锰粉和钨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煤油中,进入球磨机中球磨,然后喷雾干燥、烘干,在7-11MPa压力下压制成块状后煅烧;将钢铁融化成钢水后加入硼砂脱氧剂和萤石粉,混合搅拌均匀;将步骤3)加入步骤2)的备用料,熔融搅拌混合后,把搅拌好的材料注塑到模具中,并对模具加热定型,停留25-100分钟后将至室温,取出模具,然后进行致密、焙烧2-3次,在进行表面电镀或喷塑即可;本工艺简单实用而且可靠,生产出阀门的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1.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数字信号处理 2.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3.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 4.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5.逆向工程技术研究
1.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2.超声波特种加工 3.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 4.超声/激光复合加工 5.复合能量材料表面改性 6.航空航天特种装备研发
1. 先进材料制备 2. 环境及能源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 功能涂层的设计及制备 4.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